深度信念网络(Deep Belief Machines)

深度信念网络 (Deep Belief Network, DBN) 由 Geoffrey Hinton 在 2006 年提出。它是一种生成模型,通过训练其神经元间的权重,我们可以让整个神经网络按照最大概率来生成训练数据。我们不仅可以使用 DBN 识别特征、分类数据,还可以用它来生成数据。深度信念网络(Deep Belief Network, DBN)由多层神经元构成,这些神经元又分为显性神经元和隐性神经元(以下简称显元和隐元)。显元用于接受输入,隐元用于提取特征。因此隐元也有个别名,叫特征检测器 (feature detectors)。最顶上的两层间的连接是无向的,组成联合内存 (associative memory)。较低的其他层之间有连接上下的有向连接。最底层代表了数据向量 (data vectors),每一个神经元代表数据向量的一维。

深度信念网络(Deep Belief Network, DBN)组成元件是受限玻尔兹曼机 (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, RBM)。训练 DBN 的过程是一层一层地进行的。在每一层中,用数据向量来推断隐层,再把这一隐层当作下一层 (高一层) 的数据向量。

如上图所示用两个限制玻尔兹曼机堆叠起来,构成深度信念网络(Deep Belief Nets, 简称DBN)。

  • 利用输入,生成第一个限制玻尔兹曼机,得到输入的特征。

  • 利用上面得到的输入的特征,生成每二个限制玻尔兹曼机,得到特征的特征。

  • 依次循环,可以得到多个限制玻尔兹曼机。

  • 把得到次序到多个限制玻尔兹曼机堆叠起来,构成一个DBN。

  • 以上是一种贪婪的训练堆叠方式,对网络的预训练非常好。

这样得到的效果跟autoencoder的堆叠一致。

wake-sleep算法:在分类问题中,DBN的最底层可以是已知的label层,如下图:

上图是MNIST数字识别的一个任务,输入是28*28的图片,输出是0到9的数字。

在经过上面提到的贪婪地堆叠训练后,再加上一层label层进行训练。然后再利用wake-sleep算法进行调优:

  • wake: 认知过程,通过外界的特征和向上的权重 (认知权重) 产生每一层的抽象表示 (结点状态) ,并且使用梯度下降修改层间的下行权重 (生成权重) 。自底向上,进行训练

  • sleep: 生成过程,通过顶层表示 (醒时学得的概念) 和向下权重,生成底层的状态,同时修改层间向上的权重。自项向下,进行训练

在上面的训练完成后,如果对最上的两层进行随机的Gibbs采样,然后再逐渐从顶到底,生成的图像就是0到9中的一个图像。感觉这个跟人回忆、画画、做梦的过程非常像。

由stuff、image、label的构成,是右边这种模式,而非左边那种。所以,一个更好的方式是直接从image,进行非监督还原成stuff,然后再学习stuff与label的关系。这也就是非监督的预训练有效的原因。

应用示例

import numpy as np
from rbm import *
class dbn:
def __init__(self,sizes = [],learning_rate = 0.01,numepochs = 1):
print 'dbn init ,sizes:',sizes,', numepochs:',numepochs
self.sizes = sizes
self.rbms = []
self.learning_rate = learning_rate
self.numepochs = numepochs

for i in range(len(self.sizes)-1):
self.rbms.append(rbm(sizes[i:i+2],self.learning_rate,self.numepochs))

def train(self,X):
#for i in range(self.numepochs):
for j in range(len(self.sizes)-1):
self.rbms[j].train(X)
X = self.rbms[j].v2h(X)

def v2h(self,X):
for j in range(len(self.sizes)-1):
X = self.rbms[j].v2h(X)
return X

def h2v(self,X):
for j in range(len(self.sizes)-1):
if j == len(self.sizes)-2:
X = self.rbms[len(self.sizes)-j-2].h2v(X,False);
else:
X = self.rbms[len(self.sizes)-j-2].h2v(X)
return X

def predict(self, X):
return self.h2v(self.v2h(X))

原文:https://github.com/KeKe-Li/tutorial